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
曾經的仙女山街道荊竹村,與渝東南武陵山片區其他農村一樣,土地貧瘠,偏僻落后,全村依賴傳統的烤煙產業“靠天吃飯”,收入極不穩定。為尋求生計,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打工,屬典型的“空殼村”。
如今,在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帶動下,荊竹村人才云涌,游客云集,被收錄入2022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為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這個山村在短短幾年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得益于仙女山街道借助大旅游蓬勃發展優勢、以實施“四民”工程為突破口,走出的一條鄉村人才振興牽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完善鄉村治理的有益探索實踐。
01 面向全球招募村民
荊竹村對鄉村人才的關注點從多維度、全領域推進,采用多種方式對天下人才“一網打盡”。既注重村內“原村民”的提升,又廣泛吸引全國人才;既注重網下參與方式,又充分利用好網上渠道。
荊竹村“四民”工程是仙女山街道以人才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通過“內育外引”總思路,打造由“原村民、新村民、云村民、榮譽村民”組成的“四民”村子,從而廣泛吸納荊竹村內、村外、全國乃至境外的各類人才,參與荊竹村鄉村振興建設。
經過精心孕育的荊竹村“四民”工程運行體系和有效機制形成后,荊竹村對外發布招募令,面向全球招募“新村民、云村民、榮譽村民”,從而吸引天南海北的各方人才和眾多網友,為村子建設出一份力。
“原村民”是荊竹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主力軍,也是實施“四民”工程建設的最大受益者。通過用好用活鄉村旅游學院、荊竹夜校、鄉村課堂等載體,激發“原村民”支持發展、參與發展、謀劃發展的內在動力,凝聚起全村加快發展的強大思想合力。
“新村民”則是荊竹村加快發展的最大人才支撐。是指“戶籍不在荊竹村,但在荊竹村創新創業、工作學習,長期生活在荊竹村、熱愛荊竹村的人”,主要包括創客人才、技術人才、投資者等。
“云村民”是支持荊竹村加快發展的潛在有生力量。因為時間空間所限,他們可在“云上荊竹”網站自愿申請注冊成為荊竹村的一份子,更多相聚于數字空間的荊竹村上。這樣的方式可大力吸引國內外市民都來關注荊竹、宣傳荊竹、購買荊竹,對荊竹村心生向往、做荊竹村“推薦官”。
“榮譽村民”則“門檻”相對較高。主要是指“為荊竹村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突出貢獻的院士專家學者等領軍型人物”,具體包括兩院院士、國家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或省市政府特殊津貼的專業技術人員等。專家學者走進荊竹、情歸荊竹,將為荊竹發展賦能添彩。
通過3年行動計劃,“原村民”思想素質、技能水平及全村鄉村治理成效都將得到明顯的提升。面向全球招募的“新村民、云村民、榮譽村民”數量將突破2萬人,助力荊竹村成為全國知名的創客村,旅游助推共同富裕的樣板村,全國鄉村治理的示范村。
02 人才來了,村里活了
因為過去的初步嘗試,讓大家都嘗到了甜頭。生態旅游初顯成效后,偏僻小山村也逐漸吸引了一些人才。
2012年,土壤專家、市級科技特派員胡蕾來到荊竹村流轉了100畝土地,帶動村民發展高山水果。經多年試種栽培篩選,如今藍莓、脆桃,葡萄,梨等多種水果種植成功,藍莓和李子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0年了,我已經真正融入了荊竹村,這里是我的家?!焙俜浅M意自己的新身份。
由曾經的被動留守兒童到如今主動留守的青年村民李成鳳,還從外地帶回來一幫小伙伴,他們在村里成立了“武隆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為當地企業提供農產品銷售、活動策劃、包裝設計、直播帶貨等服務。兩年時間內助農帶貨銷售600余萬,服務企業達40余家,活動策劃10余場次。
2015年,一個名叫范魯峰的企業家闖進了這個隱藏在大山中的村莊。
他在荊竹村為城市人打造了一個夢里田園——歸原小鎮。歸原小鎮是集納農業生產基地+高端民宿產業集群+全域旅居休閑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旅游地。通過保留原有建筑,融入現代創意,實現了新與舊的碰撞,讓游客享受到不可復制的自然資源,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田園、樂園、莊園的“三園”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模式。
“我心安處,便是家?!狈遏敺逶诖遄永镉辛恕靶麓迕瘛钡纳矸?,不僅可以參與村子建設,也有機會競選村委會副主任,還可以在當地享有相關的權益。
如今,每年都有50余萬人次來到荊竹村打卡,“以現代創意活化傳統鄉愁”的實踐讓荊竹村成功出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蠶學專家向仲懷也來荊竹村建立了“向仲懷院士實驗基地”,這更是讓村子里活躍了起來?;氐慕ǔ?,讓一大批專家學者來此考察交流,分享經驗,荊竹村影響力、曝光度再次增加。
“‘云村民’是支持我們鄉村發展的強大潛在力量?!毕膳浇值澜值擂k主任李鵬程介紹,接下來荊竹村將借助“云上荊竹”網站,推出“我在荊竹有畝地”“我在荊竹有間房”“我在荊竹有頭羊”等網上認領營銷活動,讓更多海內外網友自愿注冊成荊竹“云村民”,成為荊竹村的“推薦官”。
03 “空殼村”搖變“幸福村”
這些天,大巴車、私家車、房車,一輛接一輛駛入荊竹村,游客中有書畫家、攝影愛好者、歌手、旅游達人、科研人員等。相對于以往的觀光游,他們更傾向于深度游。
王帆是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她尋著“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的足跡,來到荊竹村開展為期一年的調研,為博士論文做準備。
仙女山街道在荊竹村推出的“四民”工程,也成了推進鄉村治理,提升“原村民”幸福感、獲得感,激發鄉村活力的有益抓手。
自從荊竹村引進歸原小鎮后,今年60歲的“原村民”冉茂祿常年在這里務工?!耙郧爸荒芸糠N莊稼討生活,如今我們土地流轉了,還能就近務工,順帶賣點土特產,收入直接翻番?!比矫撔Φ煤喜粩n嘴。
在歸原小鎮無有圖書館,一位農村婦女正嫻熟地為客人調制咖啡。這名婦女是荊竹村本地人,名叫冉光芳,從一位種烤煙的農民成為了一名“鄉村咖啡師”,她的人生實現完美逆轉。
“目前,荊竹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人均純收入達22000元,本地村民在村里旅游從業人員中比例超過60%?!鼻G竹村黨支部書記諶菊介紹。
如今,“四民”工程不斷釋放紅利,村民實現就近務工,鼓足了錢袋子,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村里矛盾糾紛自然變少了,上訪戶更是清零,“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街道”的良好社會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新老村民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畫面正在繪就。
村子里的“新村民”多了起來,“原村民”也唱響了鳳還巢。楊小波是荊竹村楊柳組的返鄉村民,在外定居8年的他,看到村子發展旅游前景廣闊,毅然決定返鄉創業。他回到荊竹村修起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年收入達30萬。
在“新村民、云村民、榮譽村民”的帶動下,“原村民”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種養殖能手等實用人才,鄉村咖啡師、插花師、糕點師等現代旅游服務類人才,農村工匠、竹編棕編手工藝人等非遺傳承型人才,鄉村民宿管家、特色高山水果等新型產業創業帶頭人在荊竹村應運而生。
“空殼村”如今成為人人都羨慕的“幸福村”,“新村民、云村民、榮譽村民”招募令獲得廣泛關注。未來,荊竹村村民將由現在的2000余人,增加至2萬余人,雖然大部分是在云空間的云村民,但是網上網下人才的齊聚,將會為荊竹村大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為荊竹村鄉村全面振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