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區教委副主任江洋
3月26日,“實施育人方式變革,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重慶2023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益中學廣信樓6樓多功能廳舉行。
重慶2023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
據悉,該論壇由重慶市教育學會、重慶市南岸區教育委員會共同主辦,重慶市廣益中學校承辦,上游新聞協辦、重慶電視臺《今天教育》欄目支持,來自重慶市教育職能部門、全國及重慶資深教育專家,探討新時代教育所面臨的高質量發展、減負提質、優質均衡、轉變育人方式,促進教育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人文共享,實現校際互幫、共同進步,為重慶市教育高質量、高水平發展賦能。
南岸區委教育工委委員、區教委副主任江洋介紹,近年來,南岸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牢固樹立“書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幸福每一個孩子”的育人方式,取得突出成效。
促進區內各學校共生共美、共享共贏
江洋介紹,南岸區深入聚焦教育公平和質量,縱深推進集團化辦學,創新組建緊密型、貫通型、聯盟型教育集團35個,形成了全域覆蓋、模式多元、優質共生的集團化辦學生態,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學校參與率和學生受益率均達100%,為區域整體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集團化辦學如何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南岸區重點抓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布局、抓統籌、增活力,點燃教育發展“新引擎”。通過印制相關指導文件,注重頂層設計,凝聚部門合力,激發發展活力。實行“管理經驗復制+個性特色發展”相結合的集團管理模式,促進成員校取長補短、內涵特色發展;與5所在區高校達成合作協議,鼓勵教師跨校授課,搭建協同培養實踐教學平臺,推動教師互動研學;與成都市錦江區、龍泉驛區、青羊區深度合作,建成11個從學前到中學的優質教育聯盟,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提升南岸教育品質。
二是重創新、搭平臺、強動力,緊握教育發展“加速器”。深入推進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等5個國家級實驗區項目建設,依托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項目,組建教育集團專家智庫,為成員校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教育集團網絡化、扁平化管理,為人力資源開發、教學策略創新、信息資源建設和師生應用能力提升等提供支持;以深化課程領導力建設為統領,通過集團內教師培訓、學生培養、活動競賽、科研成果等領域的合作共建,搭建師生成長平臺,創新培育方式方法,引領師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結合落實“雙減”政策、推進“五項管理”等工作,建立師資流動機制,整合優質課程資源,拓展教育教學內容,讓優質教育資源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催生集團真正實現“1+1>2”的疊加效果。
三是重內涵、促特色、提效力,駛入教育發展“快車道”。設立特色項目專項經費申報制度,鼓勵集團在五育并舉、課程創新、教學研究、教師成長、評價改革、體藝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研究和探索,整體提升教育集團育人水平。印發《南岸區教育集團發展性評價實施細則》,堅持協同發展理念,以集團成員校共建、共進、共贏為目標,從辦學質量增值度、辦學全程均衡度、辦學治理優質度三個維度考量集團辦學成效,采取捆綁式評價與學校自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撬動教育集團共同進步和特色發展。
沙龍式交流 對話式探討,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次新時代學校高質量發展論壇內容豐富、形式鮮活,有專業深度、有創新濃度、有引領效度,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廣益中學借助辦學成果展示活動平臺,凝練和表達了學校百年辦學的優良傳統,尤其是對廣益百年名校育人方式的特點,如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教學育人、活動育人等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對學校賡續傳承學校優秀的育人傳統,彰顯學校高質量育人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本次論壇匯聚國內高校和知名中小學校的教育大家、優秀專家,對新時代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前沿問題和課改難題,多層次、多緯度,開展沙龍式交流,對話式探討,聚焦“分數與素質”“教師評價機制”“生涯教育或美育”“幸福教育”“新智慧教育”等核心命題,引領和啟發學校如何在新時代理解、落實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路、內容、抓手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和引領性作用。
本次論壇參會人員眾多,有教育行政管理領導、教育科研業務專家、區域中小學校長代表,還有媒體的代表,論壇中生成和彰顯的育人方式改革前沿成果,將會得到大范圍傳播,引發更多的領導、專家和老師,對育人方式改革的共鳴、共識和進一步思考,引領和驅動學校堅定、持續地推進育人方式改革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發展素質教育,提高育人水平,構建區域高品質教育生態,助推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