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篆塘鎮盈益農業農機合作社的育秧工廠里,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在機器上擺放育秧盤、裝填育秧基質和水稻種子,自動水稻育秧流水線馬力全開,一派繁忙景象。早一批育下的水稻種子已冒出嫩綠的“頭”,生機勃勃。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綦江區農服中心副主任田冬介紹,相較于傳統分散育秧,育秧工廠可根據棚內溫濕度變化及時散熱或澆水,并配備有水肥一體化設施,不僅可以提高秧苗質量,還可以大幅縮短時間,節省勞動力,培育出來的秧苗品質較高、存活率高,下田基本苗足,讓水稻種植更高效簡單,也是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首要環節。
“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插秧?!庇孓r業農機合作社相關負責人王榮強說,今年該合作社育出的機插秧可插大田面積約2500畝,其中1500余畝是代村集體或涉農企業育秧。
今年以來,綦江區以水稻集中育秧為抓手,制定下發了《綦江區2023年穩糧擴油保障有效供給的具體措施的通知》《綦江區2023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細化分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8.56萬畝、總產量3.56億公斤,大豆種植3.59萬畝,推廣大豆玉米(高粱)復合帶狀種植1.78萬畝的生產任務。今年全區水稻播種面積32.36萬畝,確保任務落實到村到戶,助力糧食高產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