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客戶端記者 夏元
推進鄉村振興,互聯網數字化是重要助力之一。
在上周市大數據局公布的2022年度全市“互聯網小鎮(村)”名單中,共有71個鎮、678個村上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147個互聯網鎮村,包含257個互聯網鎮、2890個互聯網村,在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階段性評估中處于領先水平。
互聯網鎮村是將城鎮及鄉村的政務、產業、服務等領域與移動網絡無縫銜接,進而為當地政務服務、經濟發展、居民生產生活等帶來智慧便利,它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當前重慶以“數字引擎”為主的互聯網鎮村建設有哪些亮點?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政務接網
村務上“云端”跑腿變“線上”
酉陽縣清泉鄉清溪村,地處烏江百里畫廊核心區,推開房門就能看見烏江水蜿蜒流淌,每年吸引眾多游客打卡觀光。瞧見鄉村旅游發展前景,清溪村村民陳長書動起了開辦農家樂的心思。
開辦農家樂,首先需要辦理營業執照?!耙郧稗k理這類證件,要跑到20多公里外的龔灘鎮去辦,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如果遇到資料不齊,還得來回跑?!鞭k證的事一時讓陳長書犯了難。
隨后陳長書打聽得知,在酉陽互聯網鎮村建設中,相關部門在多個鄉鎮(街道)郵政網點設立了“政務服務廳”,可通過網上辦理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等事項。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走進鄉里的郵政網點,很快完成了營業執照資料填報申請。
“原以為辦理營業執照手續很麻煩,結果頭一天下午提供資料,第二天完成審批后執照就郵寄上門了!”陳長書說,嘗到政務網上辦的“甜頭”,讓他更有信心將農家樂操辦得紅紅火火。
互聯網技術與村務治理結合后帶來的便利,同樣讓酉陽縣黑水鎮平地壩村黨支部書記胡青松感受很深,“自從村務辦理‘搬上云端’,讓村民來回跑變成了‘線上忙’,不僅辦事效率高了,群眾滿意度也跟著高了?!?
原來,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中,平地壩村將數字化技術與鄉村治理結合,搭建起以數字為關鍵生產要素的綜合信息展示平臺,平臺包含鄉村總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共6項內容,不僅實時了解農戶動態、為農戶提供種植建議,還能以信息化方式精準推送助農信息、開展返貧動態監測等,受到村民一致好評。
產業連網
以“數”育農帶動致富增收
產自于豐都縣三元鎮的豐都紅心柚,因品相優質且果肉多汁,多次獲得“國際名牌產品”“重慶著名商標”“中華名果”等稱號。
然而盡管品質好,但此前由于銷售渠道單一,豐都紅心柚一度遭遇“叫好不叫座”。直到后來,三元鎮納入互聯網鎮村建設,全鎮實現光纖、5G網絡全覆蓋,讓豐都紅心柚銷售搭上網購“快車道”,很快賣向全國。
“以前一個紅心柚賣8元還要愁銷路,現在賣20元一個且供不應求,通過互聯網鎮村建設搭建起的電商平臺,去年我們的柚子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必S都縣紅友王紅心柚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治君說,接下來合作社將帶動周邊柚農擴大種植規模,并拓寬互聯網銷售渠道,讓本地紅心柚進一步擴大銷路。
通過互聯網技術,以數字化帶動種養殖產業農戶致富增收,這樣的例子在我市還有不少。
姜曉東是巴南姜家鎮的一名養殖戶,同時也是一名短視頻“創作達人”,每天他都會將自家5000多只雞鴨的養殖過程拍成短視頻上傳到互聯網平臺。
就在幾個月前,姜曉東沒想到自己不僅學會了網絡直播,還能靠直播賺錢,而這一轉變源于巴南區“新農人孵化培養計劃”。
原來,這個培育計劃是通過互聯網鎮村建設,招募一批“新農人”進行短視頻運營和直播帶貨能力培養,以此在短視頻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學成之后,目前姜曉東的視頻粉絲已經達到數千人,今年預計養殖收入將突破20萬元。
服務搭網
讓村民在家門口得到智慧服務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帶動下,重慶不僅在政務治理、產業發展中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多個區縣還從一批基礎性、標志性、代表性服務項目入手,運用互聯網技術讓村民在家門口得到智慧服務。
每周從周一到周五一早送孫子到學校后,銅梁區安溪鎮金灘村民魯云蘭回到家后總習慣打開電視機,點擊數字鄉村平臺上的“安溪新聞”板塊,查看本地新聞和惠民信息,“通過電視可以看到不少服務信息,很方便!”
原來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中,安溪鎮啟動上線“數字鄉村”平臺,將村民家中的電視機“變身”為智能終端平臺,整合電子政務、文明創建、社會治安、森林防火等一攬子信息為一體進行集中發布。
比如在數字化服務方面,平臺上推出了“互聯網+教育、醫療、金融”等多項便民惠民服務,在線上教育方面推出從幼兒到高中全學齡階段的教育內容,讓孩子們在假期時可通過電視屏幕在家學習,另外平臺上還有“學習強國”重慶平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板塊等,融入了黨建和鄉村文明建設等內容。
“村民們還能從平臺上獲取各類招工、社保等信息,非常省心?!苯馂┐妩h支部書記鄭顯瓊說,目前村里油茶、辣椒等產業信息也通過平臺進行了發布,讓這些特色農產品更有銷路。
“在互聯網鎮村建設下,一大批數字鄉村項目陸續實施,讓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笔写髷祿窒嚓P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瞄準智慧農業、農業農村大數據深化應用等方向,持續完善鄉村數字設施短板,在推動涉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等方面下功夫,提速推進全市數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