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guqxy"><pre id="guqxy"><pre id="guqxy"></pre></pre></pre><noframes id="guqxy"><ruby id="guqxy"></ruby>
<button id="guqxy"></button>
<wbr id="guqxy"><wbr id="guqxy"><wbr id="guqxy"></wbr></wbr></wbr>
<button id="guqxy"><sup id="guqxy"><sup id="guqxy"></sup></sup></button>
<pre id="guqxy"></pre>
<pre id="guqxy"><wbr id="guqxy"></wbr></pre>
<noframes id="guqxy"><dd id="guqxy"></dd>
<ruby id="guqxy"></ruby><button id="guqxy"><button id="guqxy"></button></button>
<wbr id="guqxy"></wbr>
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培育供銷發展新動能?開拓服務“三農”新格局

2023-03-09 14:51:33  來源:城鄉統籌發展網-農家科技雜志

——專訪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李洪義

城鄉統籌發展網-農家科技雜志記者?劉早生?李朋?特約通訊員?馬會強

“2022年,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緊緊圍繞全市‘三農’大局,以‘提質增效年’為主題,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全力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系統全年實現銷售總額2393.8億元、同比增長12.3%,利潤總額8.6億元、同比增長5.4%,資產總額268.1億元、同比增長4%,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業績考核省級優勝單位一等獎?!?月9日,記者從2023年全市供銷合作社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了解到,在服務“三農”方面,該社再次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會后,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李洪義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全市供銷系統干部職工要以“鉚足干勁再出發”的勁頭,圍繞“三農”大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貢獻更大的“供銷力量”。

▲ 重慶市供銷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現場會在渝北區統景鎮召開

記者:推進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社(重點指重慶農商行)“三社”融合發展,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22年,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在推進“三社”融合方面有哪些新的成效?

李洪義: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高度重視“三社”融合發展工作,在鞏固夯實基層社力量,提升專業合作社質量,有效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等深層次問題上積極探索,成效顯著。2022年,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全面落實市政府發布的《深入推進“三社”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積極爭取將“三社”融合發展納入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考核內容,大力推動各區縣健全完善“三社”融合發展政策機制,設立專項預算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風險補償資金、貼息資金,32個區縣以政府名義出臺了貫徹落實文件;積極推動基層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融合發展,建立股份合作關系1253家、生產合作關系1402家,開展產銷服務近2000家;積極推動基層社與重慶農商行鄉鎮分支機構業務融合、人員交叉任職,共建農村普惠金融便民服務點400余個;積極推廣“村社共建”模式,培育“三社”促“三變”示范點124個,在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緊密基層組織與農戶利益聯結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啟動6個區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評價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推動“村村旺·農服通”信息平臺上線運營,登記注冊用戶492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占41.6%,試點區縣獲貸2.55億元;與西南大學等單位合作開展“三社”融合助推鄉村振興課題調研,復制推廣成功經驗。重慶各區縣黨委、政府出政策、給資金、劃資產,積極支持“三社”融合發展,幫助農業經營主體獲得1675筆共計8.96億元的貸款,自2019年以來各區縣共安排資金2.48億元、劃撥2.25萬平方米資產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

▲ 李洪義在渝北區調研“三社”融合發展工作

記者:基層供銷合作社是供銷合作社系統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前沿陣地,基層社的服務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供銷合作社在農民心中的美譽度和農民對供銷合作社的依賴度。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一直對基層社的發展高度重視、高位推動,目前是怎樣一個情況?

李洪義: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直接面向農民的綜合性服務組織,是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平臺,加快基層供銷社恢復經營、改造提升既是服務“三農”工作的迫切需要。截至2022年底,重慶市供銷系統已完成“2020-2022年基層社三年規劃”建設任務,基層社和示范社總量分別達到915個、400個,基本實現涉農區域為農服務功能全覆蓋;新培育農村綜合服務社星級社400個,農村綜合服務社和星級社總量分別達到6420個、1481個;出臺《關于實施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與市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共同搭建服務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的指導意見》,制定全市400個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建設規劃,在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建成為農服務中心;持續加強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全市36個區縣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簽約服務涉農經營主體達到8407家。通過近幾年共同努力,重慶各區縣社基層組織為農服務基礎更加夯實。黔江區給予1500萬元項目資金,劃撥21宗資產,合計建筑面積1.27萬平方米、土地面積1.34萬平方米,大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城口縣籌集資金700萬元,建成2個總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為農服務中心。巫溪縣整合脫貧攻堅銜接資金300萬元用于基層組織建設。

記者:為農服務是供銷合作社的辦社宗旨。圍繞為農服務,重慶市供銷系統在深化綜合改革中作了哪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李洪義: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按照“搭平臺、建體系、樹品牌、強服務、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探索丘陵山區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主要做了五個方面工作:一是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市智慧農服集團不斷完善服務機制、拓展服務功能,完成16個區縣智慧農服子公司組建,與基層社聯建323個服務站,與農村綜合服務社聯建1083個服務點,整合服務網點2700多個,“1+4+N”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趨于完善。市智慧農服集團“構建服務體系,探索丘陵山區農業發展新模式”的做法,被農業農村部評為60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二是服務規模不斷擴大。組建專業化服務組織513個,全系統服務規模達到831萬畝次,帶動農業生產資料供應236萬噸。綦江區支持供銷合作社承擔全區不低于15%的農業生產性社會化服務,并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北碚區柳蔭鎮供銷合作社打造為農服務中心,服務面積超1萬畝次。三是標準化建設扎實推進。高質量完成第十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考核評估,編制頒布種植托管服務17項團體標準、3項地方標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輻射帶動青菜頭、辣椒種植面積近30萬畝。四是農膜回收卓有成效。2022年回收廢棄農膜1.2萬噸、回收率達91.4%,回收肥料包裝物2636噸、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4.6%。加厚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廣示范面積達7500余畝。累計建成村級回收網點6947個、覆蓋率達86.8%,網絡體系不斷完善。巴南區、江津區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配套補助資金超過市級補助標準,沙坪壩區等5個區縣超額完成目標任務20%以上。五是化肥供應保障有力。重慶市農資集團完成了5萬噸國家化肥儲備和24萬噸市級化肥儲備任務。全系統全年銷售化肥320萬噸,其中春耕期間銷售220萬噸,有力保障了全市春耕備耕生產。長壽、潼南、萬盛等區縣安排農資貼息專項預算,奉節、彭水等區縣先后出臺區縣級化肥儲備辦法。

▲ 李洪義在渝北區調研“三社”融合發展工作

記者: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是促進農業發展、搞活農產品流通、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擴大城鄉消費的有效途徑,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在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中積極探索實踐,取得了怎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李洪義:近年來,重慶市供銷合作社聚焦主責主業,加強全市農產品流通布局,培育農產品名品名牌,壯大農產品流通企業,補齊農產品冷鏈短板,著力打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暢通高效的農產品現代流通新格局。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積極參與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6個區縣納入全國總社培育名單;新建改建集采集配中心5個、流通經營網點196個;扎實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打造中心城區智慧農貿市場9家,全系統經營的各類農產品市場達52個。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聯合重慶市郵政管理局合力推進全市主流寄遞物流企業與基層社、綜合服務社開展寄遞物流合作。三峽柑橘集團積極發揮龍頭牽引帶動作用,分級推出“三峽壹號”高端品牌、“三峽柑橘”中端品牌?!按宕逋鞭r村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鏈接各類農產品生產基地20萬畝,全年平臺交易結算規模達66億元、農產品交易量732.15萬千克,成為唯一入選“重慶數字鄉村十佳示范案例”的農村電商平臺。永川區、合川區與“村村旺”開展合作,訂單農業面積分別達到3萬畝、1萬畝,有效助力農民增收。持續抓好“832平臺”運營,2022年新增交易額3.45億元、累計達到9.29億元。各區縣大力支持供銷合作社推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城口縣將城區的1個批發市場、1個農貿市場和配套冷鏈體系建設任務交給縣社。

記者:2023年是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的開局之年,也是全市供銷系統提質增效的深化之年。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將如何開創新局面?

李洪義:2023年全市供銷系統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力服務鄉村振興,守好主責主業,為“三農”大局貢獻更多供銷力量。我們將以重慶市委“一號”工程為引領,聚焦重點抓出成效,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統籌謀劃全系統各項工作,推動成渝兩地供銷合作社合作共建走深走實。同時,繼續堅持以改革目標為導向,持續深化綜合改革,認真落實全國供銷合作總社2023年綜合改革重點工作任務書,推動綜合改革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取得新成效。在“三社”融合發展領域,以擴面提質為抓手,推進“三社”融合發展,年內要實現全市5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基層社融合。2023年,市供銷合作總社還將持續加大農村綜合服務社發展力度,推廣“基層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共建”模式,新培育170個農村綜合服務社星級社;聚焦增強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農產品流通服務、農產品加工服務“四個能力”,在全市打造86個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36個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簽約涉農經營主體新增1000家。依托供銷系統的獨特優勢,今年全市供銷系統還將著力建設全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產品現代流通兩大體系,擦亮“重慶智慧農服”品牌,深度參與全市農村“物流網”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區縣供銷合作社建設一個農產品和農資企業、一個農產品市場、一個集采集配中心,助力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農家科技》(2023年02期)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美女免费看黄网站18禁
<pre id="guqxy"><pre id="guqxy"><pre id="guqxy"></pre></pre></pre><noframes id="guqxy"><ruby id="guqxy"></ruby>
<button id="guqxy"></button>
<wbr id="guqxy"><wbr id="guqxy"><wbr id="guqxy"></wbr></wbr></wbr>
<button id="guqxy"><sup id="guqxy"><sup id="guqxy"></sup></sup></button>
<pre id="guqxy"></pre>
<pre id="guqxy"><wbr id="guqxy"></wbr></pre>
<noframes id="guqxy"><dd id="guqxy"></dd>
<ruby id="guqxy"></ruby><button id="guqxy"><button id="guqxy"></button></button>
<wbr id="guqxy"></wbr>